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恩施州:千亿硒产业的法治力量

作者:周仁轩 肖胜龙 谈春林 编辑:赵佳敏 来源:湖北人大 发布时间:2025-10-28

金秋十月,第十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湖北省恩施州隆重开幕,五洲客商云集,千款硒品列阵。回望2014年首届硒博会,全州硒产业总值不足100亿元;十年后的今天,硒产业综合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恩施州用10年写下中国硒产业发展史诗,领跑全国硒产业的裂变奇迹。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制定实行全国首部规范微量元素硒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监督的综合性法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依法兴硒,走出了“1个元素1部法,1条千万富硒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世界硒都”恩施州

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营养素之一,有“生命之光、天然解毒剂、抗癌之王、心脏的保护神、肝病的天敌、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明亮的使者、生命的天使”等美誉。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72%的地区贫硒或缺硒。

恩施州被誉为“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已探明耕园草地总面积中含硒、富硒土壤占比分别为96.41%和59.53%,均居全国各市州之首,拥有迄今为止“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和“超聚硒植物堇叶碎米荠”三大世界级资源。2011年9月,被第14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学术委员会授予“世界硒都”称号。

最新发布的2024SeI指数表明,我国硒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其中恩施州率先突破硒产业综合产值千亿元大关,成为硒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典范。

立法引领“硒条例”

随着硒产业的快速发展,恩施州硒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未建立专门的硒资源保护制度,存在聚硒种质资源受到破坏、硒矿资源开采无序、勘查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了硒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同时,由于行政管理执法中缺少法律依据,相关执法部门管理责任存在交叉和推诿,执法难度大、效果差,导致市场监管不到位,影响了“世界硒都”和恩施硒品牌形象。

产业发展,立法先行。早在2015年,恩施州就在全国率先启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立法。2017年,恩施州八届人大常委会将制定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法规纳入五年立法规划和2017年年度立法计划。州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的主导作用,组织考察组分赴陕西、青海、吉林等地考察,学习借鉴陕西硒资源、青海盐湖资源、吉林矿泉水资源等特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立法经验。组织召开该州首次“立法协商”座谈会,征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于2018年1月8日由恩施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2018年3月30日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我国首部规范微量元素硒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监督的综合性法规,推动恩施州硒资源保护与利用、硒产业高质量发展走上法治之路对恩施州打造“世界硒都·中国硒谷”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该《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表述比较原则,需要进一步细化,以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根据《条例》第三十三条:“州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的规定,2021年州人大常委会督促州政府将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实施细则纳入立法工作计划。《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实施细则》于2021年12月24日州第八届人民政府第八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为全州硒产业发展形成硬核约束框架。

法治保障新“硒望”

“你们这里也是富硒地带,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恩施州代表的话催人奋进。

恩施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绿色动能驱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以硒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擦亮“世界硒都”金字招牌,打造“中国硒谷”。10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立法立规、产业强链、品牌登高、科创赋能为“四梁八柱”,推动硒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制定涉硒标准数量、涉硒企业数量等核心指标一路领跑。

恩施州坚持立法与实施并重,“法治体检”“硒条例”,着力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2021年,恩施州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开展了立法后评估,委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湖北民族大学对《条例》进行第三方评估,提交了立法后评估报告。从评估总体情况看,该条例是州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创新发展的成果,地方特色鲜明、针对性和实施性强。《条例》实施以来,全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实施,把握立法宗旨,积极推动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提出不断加大“依法普及硒知识、保护硒资源、发展硒产业”的宣传实施力度;积极依法履职,提高执法水平;健全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加快鱼塘坝独立硒矿床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及时制定硒产品“地方标准”,推动硒产业标准化战略实施等审议意见,依法督促“硒条例”的实施,推动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恩施州提出“硒+X”理念,十年迭代出60条细分赛道,建成“茶烟菜药果畜粮蜂”八大主导产业链,700万亩富硒特色基地星罗棋布。2024年,全州硒产业综合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硒区首个千亿级硒产业集群。

资源保护红线落地。全州划定硒矿核心保护区,永久性封禁硒矿,实现零盗采。

普查精度全球领先。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全域1∶5000及重点区域1∶10000土壤硒资源系统普查,建立世界首个硒资源数据库。

加工跃升。全州涉硒规上企业272家、高新技术企业377家,累计主导或参与验证涉硒国家、行业、省级标准11项,发布州级地方标准67项,实现主要作物全覆盖;申请专利316项,登记科技成果47项、技术合同359项,研发新工艺新产品336项。堇叶碎米荠从“野草”到“芯片”,建成原料基地2000亩;建成多条硒蛋白、硒肽、硒多糖生产线。

融合延伸。硒康养、硒文旅方兴未艾,2024年接待游客1亿人次,综合收入748亿元。

品牌效应凸显。打造“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恩施土豆”等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品牌价值大幅提升,“恩施硒茶”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富硒养生茶”称号,咸丰县被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授予“中国富硒白茶县”称号。

高端渠道全面铺开。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世界硒都体验馆”同步营业,东湖高新区世界硒都(恩施)体验馆年销售额破千万元。

会展经济持续放大。九届硒博会累计开展近100场活动,有40多个国家及地区代表、100多家行业协会及商会、1700多家采购商及投资商参会,300多名院士、专家出席活动。

……

恩施州将以第十届硒博会为新起点,锚定“世界硒谷”目标,到2035年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构筑全国硒产业高地,让“世界硒业看中国,中国硒业看恩施”的旗帜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