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竹海里的共富“点金手” ——记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两级人大代表彭涛

作者:李一乐 吴洪毅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8

晨熹微露,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龙头村的竹海中,一朵朵竹荪已悄悄舒展洁白如雪的裙摆。“竹荪丰收了,客人就认这一口鲜!”宜宾市、长宁县两级人大代表,龙头镇龙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涛轻触这些自然的馈赠,眼里满是欣慰。这片竹海,正一笔一画地记录着他扎根乡土、点 “竹” 成金的履职足迹。

“我就不信咱这能开出啥子花来!”这是先前彭涛在走访群众时听到最多的叹息。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在过去是一片地势陡峭、杂草丛生的荒山,当地村民戏谑地给这片荒山起了一个“一枝花”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看好这片土地的发展前景。但彭涛没有退缩,他暗下决心:“要让‘一枝花’山开出致富的‘花’!”他通过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咨询专家、参加培训,终于摸索出适合当地的种植技术,之后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持续开垦、种植,最终将千亩荒山变成郁郁葱葱的苦笋基地。

“要让竹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作为长宁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专业代表小组竹产业领域的专业代表,彭涛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开发荒山的基础上,彭涛结合龙头村森林覆盖面积广、竹类资源丰富的特点,探索“土地托管+林木自有”的模式,尝试推行林下套种竹荪、大球盖菇、淡竹叶等循环种植方式,不断探索以“竹+菌、竹+竹荪”采摘体验为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他在长宁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领衔提交《关于专项推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的建议》,该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并迅速获得落实——全县林下种菌、中药材等产业项目被列入县级奖补范围,长宁县竹下林粮复合经营项目获批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获得省级奖补资金支持,以此为契机,龙头镇在内的三个镇得以大力推进竹下林粮复合经营项目。他以实干为践行“大食物观”贡献代表力量。

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也是彭涛履职中关注的重点。他借助专业代表小组与宜宾学院等高校智库共建合作平台,积极参加专题调研,与代表小组的其他代表一起深度剖析本地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瓶颈,形成《竹产业链延伸对策研究》等翔实的调研报告。形成调研成果后,彭涛力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产业规划,在他的持续推动和指导下,龙头村实施竹林改造项目,全村1066余公顷竹林迎来“蜕变”,先后建成长宁县苦竹笋用林示范基地、长宁县丛生竹纸浆材用林示范基地、宜宾市“万亩林亿元钱”竹林示范基地等五大示范基地,本地竹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竹韵乡村”竹类初级加工基地也得以顺利落地,该基地依托“村集体+公司”运营模式,一方面为全镇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吸纳本地20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有效提升了村民收入水平,村集体经济实力也得到显著增强。举办的“苦笋采挖月”特色品牌活动有力推动了本地竹产业品牌“走出去”。

作为人大代表,彭涛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的200余条需求和建议。他积极围绕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在宜宾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交《关于将“竹业机械”列入“农机补贴”范畴 更好调动竹农积极性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推动在《宜宾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中新增对竹林采伐运输专业队伍、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支持条款,从市级层面有效缓解竹农面临的“砍竹难、运竹贵”难题。有村民反映“村道太窄,货车进不来”,他积极协助争取项目资金,协调推动新建和硬化村组公路20余千米,基本实现公路“组组通、户户通”;有竹农希望“多点种植技术培训”,他就化身“土专家”进行上门指导……从记录需求的笔记本到落地见效的好政策,彭涛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期盼,把人大代表的职责融进了服务竹农、振兴乡村的实践里。

除了竹产业,彭涛也关心着环境保护与本地其他产业的发展。他在宜宾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交的《关于大力支持发展长江上游名优水产业的建议》获得积极回应,推动“长宁冷水鱼”等特色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关于做好两篇“水文章”、大力推进省级水产园区建设和温泉旅游景区创建,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被长宁县政府采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以推进。他参与提出的《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情况报告的议案》获评优秀议案建议一等奖。“人大代表不仅要带领群众致富,更要为百姓发声。”对这句话,彭涛不只是牢记于心,更以实打实的行动践行到底。

“点‘竹’成金,造福乡梓,这是我作为人大代表始终不变的初心。”彭涛说。他表示将继续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与乡亲们携手在竹海涛声中奏响乡村振兴的共富新乐章,让人大代表的担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