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民生实事票决制让民主实践直抵民心
作者: 编辑:刘晶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5-10-29
“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民生实事项目由过去的‘政府定’到现在的‘代表定’,再到对办理成效进行‘代表评’,切实感受到‘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人大代表‘参与感’更强,群众‘获得感’更足。”河南安阳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汤阴县瓦查村党支部书记石运平感慨地说。
汤阴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制度化设计、全流程参与、闭环式监督,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大监督、决定各项工作全过程,让“群众所愿”与“政府所办”同频共振,通过票决让人大代表的“民意清单”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
制度筑基:构建“闭环式”全链条工作体系
“民生实事项目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必须用制度红线把好每道关口。”汤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姬卫军在2025年民生实事部署会上强调。
汤阴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4月选举产生以来,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汤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意见》,对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方法步骤、保障措施作了明确。此后,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汤阴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细化了工作方案。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体现,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载体,是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重大事项表决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对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姬卫军如是说。
多元参与:激活代表履职“一池春水”
畅通民意“直通车”。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是集中民意、汇聚民智的桥梁和纽带。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阶段,汤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发布公告、设置意见箱、开通微信小程序、在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级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近年来,共征求意见建议240余条。县政府民生候选项目征集部门充分采纳,对民生实事项目范围、资金来源、办理期限等进一步进行调整、优化,让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更接地气、更顺民意,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强化监督“动力源”。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专门委员会、主任会议、常委会多层次作用,构建“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为基础、专门委会会专业监督为常态、常委会法律监督为保障”的多层次监督体系。充分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等多种方式,以监督工作刚性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同时建立“优秀- 良好-一般”分类督办机制,对进度滞后项目以专题询问、持续督办等方式进行落实。
实现县镇“全覆盖”。从2025年开始,汤阴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省委办公厅文件要求,加强业务指导,健全工委、专委联系镇人大工作制度,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工作在全县十个镇全面推开。全县各镇从62个候选项目中票决产生51个民生实事项目,内容涵盖乡村振兴、公益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维护、教育、养老等多个方面。全县700余名镇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票决、督办、评议工作中,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实现了县镇联动、全域覆盖。
实效惠民:从“项目清单”到“幸福清单”
把准切入“角度”,实现“同题共答”。“永通路曾是汤阴的交通‘大动脉’,这条汤阴县的‘功臣路’ 得以顺利拓宽改造,得益于全县200余名代表支持和关注,得益于人大票决制的推行。”一位汤阴县住建局的负责人介绍,永通路是汤阴县使用年代久远、交通承载量较大的跨县界道路。由于多方面因素,城区部分路段年久失修、设施陈旧、通行条件差、功能设施落后。2022年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列为民生实事后,汤阴县人大常委会大力关注并监督支持永通路更新改造,以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实施多轮监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永通路改造加快实施进度,项目顺利完工。现在的永通路道路笔直宽阔,绿化亮化设施一应俱全,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增强协调“力度”,持续“久久见功”。“以前接送孩子上学要跑大半个城区,现在从小区到学校只有十几分钟路程。”家住人和路附近居民区的家长对人和大道小学的建成使用赞不绝口。近年来,随着汤阴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区工作、定居,未成年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2023年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将“优化老城区学校布局和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作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人和大道小学虽然主体工程实现了当年建成,但由于多种原因并没有完全具备教学条件并如期招生。针对这种情况,汤阴县人大常委会该民生实事项目作为跨年度监督议题,持续跟踪监督,协调并监督解决其中资金、手续、教师配备等问题,人和大道小学2025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
彰显民生“温度”,绘好“幸福画卷”。“在这里不仅能吃饱吃好,还能和老伙计下棋打牌,定期检查身体,我们感到很幸福,子女对我们很放心!”汤阴县白营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里的老人们正享受着幸福的晚年时光。2023年初,“完善农村敬老体系”项目经县人大代表票决,入选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通过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将“养老”这件“暖心”事列为政府“头等大事”,共建成白营、菜园、五陵、伏道四个具有区域辐射带动的中心养老院,此外,汤阴县人大常委会还成立四个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组,开展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工作,推动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健康发展,适应了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让“夕阳红”绽放最美光彩。2024年汤阴县入选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
“十件实事全部完成,代表满意度测评均为‘满意’!”在 2025年初的县人代会上,当大会宣布测评结果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汤阴县已连续两年在县人代会上对上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在实现“监督闭环”的同时,以“满分”成绩交上了“满分”答卷。如今的汤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已成为体现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自实施票决制工作以来,县、镇两级人大共票决产生91个民生实事。从永通大道的车水马龙到信合路游园的欢声笑语,从老年餐桌的可口饭菜到学校里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从新城区整洁的环境卫生到老城区生态水系改造后“奎光阁”和“文笔塔”的美丽倒影,一张张幸福画卷正在岳乡大地上徐徐展开。
“票决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要让每一个民生项目都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让民主之花在基层持续绽放。”姬卫军话语铿锵。站在新的起点,汤阴县人大常委会将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量化机制、评价机制、协作机制,让民生实事项目更加根深叶茂,结出丰美的幸福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