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告别“扛罐上楼”!人大代表推动打通老旧小区用气“堵点”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广州人大 发布时间:2025-10-30

“以前扛着煤气罐爬四楼,又累又怕摔;现在拧开阀门就能用气,又安全又省心!”看着厨房里蓝色的火焰,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东圆新村居民李姨难掩激动。

这个建成于1994年的老旧小区,520户居民曾长期依赖瓶装液化气,饱受搬运不便、成本高昂、安全隐患的困扰。如今,在番禺区人大常委会沙湾街道工委的推动下,“燃气管道外墙立体敷设”的创新方案落地,让居民告别“扛罐上楼”的历史,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听民声:从“联络站”到“家门口”,捕捉民生痛点

“每月换气爬楼苦”“价格浮动负担重”“瓶装气安全隐患大”—— 这些来自居民的真切诉求,是人大沙湾街道工委在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活动中精准捕捉到的民生痛点。

东圆新村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地下空间被供水、供电、通信等各类管线挤占,常规地下铺设燃气管道的方案“此路不通”,520户居民的用气难题成了困扰社区多年的“老大难”。

为摸清居民真实需求,人大沙湾街道工委迅速行动,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深入小区开展实地调研,指导青萝社区采取“线上问卷 + 线下入户”的方式逐户摸排。

“我们不仅统计是否同意装管道燃气,更详细记录居民对安装位置、费用承担、安全保障的顾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调研结果显示,超九成居民支持安装管道燃气,但对“怎么装、装在哪、安全吗”等问题高度关注。

面对居民的强烈诉求与现实条件的制约,人大沙湾街道工委主动扛起责任,将东圆新村管道燃气安装列为重点督办事项,确立“以民主调研定方向、以民主协商破难题”的工作思路,第一时间搭建起由区城管执法局、街道综合执法队、广州港华燃气公司、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协商平台,为后续破局奠定基础。

聚众智:从“卡脖子”到“爬墙走”,创新解决方案

“地下铺不了,能不能往天上走?”在人大沙湾街道工委牵头召开的第一次专题协调会上,与会人员为破解难题打开了新思路。

针对地下空间匮乏的硬约束,人大沙湾街道工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先后三次组织各方召开协调会,围绕“地上解决方案”展开头脑风暴——从“沿楼道架设”到“依附围墙敷设”,从“单栋独立布线”到“集中调压分输”,每一个方案的提出、制定与优化,都凝聚着代表、部门、企业与居民的共同智慧。

人大沙湾街道工委组织召开东圆新村燃气安装工作协调会议

经过多轮实地测量、模拟推演和技术攻关,“燃气管道外墙立体敷设”方案最终成型:在小区内选址新建专用实体围墙,作为燃气调压箱的安全基座;燃气经调压箱降压后,沿居民楼外墙架设专用管道,以“爬墙”方式输送至每户。

为确保方案“接地气”,人大沙湾街道工委还指导社区组织人大代表、工作人员对拟建墙体周边的商户、住户进行“点对点”走访,耐心解答“围墙会不会挡光”“管道会不会生锈”等疑问,并在小区公告栏张贴《征询意见函》。

“方案考虑到了我们的顾虑,还专门调整了围墙位置,我们当然赞成!” 居民们的一致认可,让方案推进有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解疑惑:从“有顾虑”到“齐点赞”,凝聚民生共识

“外墙装管道,台风天会不会掉下来?”“管道老化了怎么办,安全有保障吗?”方案确定后,部分居民的担忧随之而来。

为化解群众顾虑,人大沙湾街道工委督导社区创新采用“代表议事会+专业答疑会”模式,召开居民会议——人大代表化身“民情翻译官”,现场收集居民疑问并引导有序发言。

资深工程师、安全总监现场解答、通俗表述,将复杂的技术规范转化为“家常话”。面对面的沟通、实打实的解答,让居民的顾虑逐渐消散。居民王伯说:“以前担心安全,现在听了专业讲解和代表承诺,心里踏实多了!”

技术人员对燃气调压箱的安全基座进行精准调试

2025年,东圆新村管道燃气工程圆满竣工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小区报装户数达267户,成功点火通气205户,小区居民彻底告别了“扛罐上楼”的历史。看着厨房里便捷的管道燃气,居民们纷纷点赞:“这真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好事!”

这场破解老旧小区用气难题的实践,不仅是人大沙湾街道工委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具体体现,更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从“听民声”的调研走访,到“聚众智”的协商议事,再到“解疑惑”的共识凝聚,每一个环节都让居民成为决策的参与者、监督者与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