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张掖:“靶向监督”破题水污染治理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甘肃人大 发布时间:2025-10-30

“这片水域的生态补水指标问题必须尽快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黑臭水体治理这是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东环路芦苇池至润泉湖市场西侧现场检查时,甘肃省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陈明彪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近日,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创新运用人大代表小组“点穴式”执法检查机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甘肃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了一场兼具“外科手术精度”与“中医调理思维”的监督行动,为水污染防治开出“法治药方”。

精准“把脉”:从黑臭水体到再生水困局

甘州区东环路芦苇池至润泉湖市场西侧,这片紧邻居民小区的黑臭水体治理重点区域,成为了检查组关注的焦点。东街街道负责人付荣向检查组介绍道:“我们每天都会安排专人对这片水域的漂浮物、垃圾、绿藻进行清理。但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这片水域没有生态补水的指标,补水全靠污水处理厂净化的再生水。可污水处理厂在北边地势较低,芦苇池在南边地势高,抽取再生水补水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有时候芦苇池内的水流动性不足,容易产生异味和漂浮物,使清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执法检查组组长陈明彪当场要求水利、住建部门联动测算生态补水指标,探索“阶梯式补水”动态调节方案,尽快解决相关问题。

在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检查时,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向检查组汇报道:“每年冬天一些使用地源热泵供暖的小区将抽取的地下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导致清污混流,使我们处理量过载,成本增高。”

检查组成员、市人大代表刘东皱着眉头问道:“甘州区政府有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甘州区住建局负责人回答道:“今年甘州区政府打算逐步对城区内53个使用地源热泵供暖的小区进行并网改造,统一接入大网供暖。”

检查组将甘州区提出的“热泵并网53个小区”计划写入整改清单,并同步建议引入“智慧水务监测”系统,对混排行为进行实时预警。

开方“祛疾”:从企业诉求到循环经济

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检查组还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情况汇报,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启福生物技术公司负责人刘献刚在座谈会上提出了企业的困难和诉求:“我们园区内的几家生物制品企业的污水处理压力较大,污水处理成本高,但是我们排出的废弃物属于有机肥料,政府能否主导将这些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这样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实现了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是一举两得的事儿。”

执法检查组组长陈明彪听后,建议检查组立即启动“代表建议直通车”,推动农业、环保部门与企业共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平台。市人大代表刘东补充道:“可参照‘秸秆还田’补贴模式,对参与企业给予绿色信贷支持。”

长效“固本”:闭环整改与机制创新

执法检查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了《整改问题清单》,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对整工作进行检查,确保问题整改不打折扣、落到实处。

“我们将建立‘发现—交办—整改—复查’的全链条机制,对整改进度实时跟进,防止问题反弹。”陈明彪强调。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建立“点穴式”执法检查制度,组建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6个行业代表小组,对一些涉及民生底线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让专业的人提出专业意见、解决专业问题。“这种‘代表专家 +监督需求’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执法检查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主任郭建平表示。

结语:法治守护“水韵张掖”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生态环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此次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人大代表小组“点穴式”执法检查,是对“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一次全面“体检”,也是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一次积极回应。张掖市人大常委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大职能,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必将推动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张掖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监督不是终点,而是治理现代化的起点。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人大代表小组‘点穴式’执法检查领域,让法治阳光照亮群众幸福生活,为守护张掖的绿水青山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