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践使命 用实干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记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人大代表许锦宏
作者:袁恒瑾 黄徐桂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0

在广东省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东寮村,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扎根基层十余载,把 “百姓期盼” 扛在肩上,将 “为民履职” 落在实处。从破解东寮芋产业难题,到推动 “百千万工程”落地;从解决群众 “用电难”,到守护村庄宜居环境,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誓言,他就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第一届至三届人大代表,东寮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锦宏。
科技赋能产业 联动助推 “百千万工程”
东寮芋是东寮村的 “金字招牌”,300 余年种植历史让其享誉中外,但软腐病高发、品质退化等问题长期制约产业发展。作为人大代表,许锦宏主动回应群众呼声,依托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党建联建平台,牵头组建集村政 “带头人”、种植能手、高校专家于一体的科研团队,启动东寮芋栽培试验项目。试验期间,他每日早晚两次到基地察看长势,精心照料芋头生长,推动 10 亩一期试验田顺利见效。今年,他又借鉴广西荔浦贡芋种植经验,在华南农业大学等专家指导下启动 15 亩二期试验,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原则优化种植技术。目前,试验田芋头单株重量可达 2 公斤以上,脱毒改良苗种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为东寮芋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时,许锦宏以 “宣传员、监督员、战斗员” 三重身份推动 “百千万工程” 落地,牵头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依托代表联络站搭建履职平台。他组织市、区、镇三级代表 “走出去” 专题调研东寮芋基地,了解种植规模与市场销路;通过 “请进来” 开展 “集中联系日” 活动,接待群众来访收集意见建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代表们围绕芋产业品质提升、村集体经济壮大、营销渠道拓宽等方面积极建言,让东寮芋产业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 “重要引擎”。
解用电难题 创新治理扮靓和美乡村
“人大代表不只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十余年间,许锦宏履行代表职责始终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玉湖镇群众长期依赖私人承包的小型水电站供电,夏季及节假日用电高峰时电压不稳、频繁停电,“用上稳定电” 成为 12 万群众的迫切愿望。为此,他多次深入各村走访调研,并联名玉湖团多名代表在揭东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相关建议。该建议获高度重视,目前已完成18个行政村整体接管改造,接管用户33750户,汾水村改造基本完成,正在开展户表接入工作,改造进度90%;坪上村建设项目于2024年7月进场施工,改造进度95%,切实解决了群众多年的 “用电愁”。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许锦宏创新推出 “人大代表进网格” 机制,将辖区人大代表编入村卫生保洁网格,让代表成为环境整治的 “参与者、监督者、引领者”。他组织代表常态化参与街巷清扫、内河清淤、“四小园” 建设,并牵头开展环境整治及 “千村万池百里河道” 清淤疏浚情况视察,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如今的东寮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提升。
数字赋能履职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提升履职效率、精准服务群众,许锦宏推动东寮村在 “数字人大” 建设上先行先试。依托玉湖镇 “联络站 + 产业发展” 创新模式,他在东寮村打造东寮芋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此为阵地推进数字人大试点工作。他通过 “两个抓手” 推动数字履职落地:一方面配强平台管理员队伍,选拔年轻懂技术人员负责系统操作,并组织驻点代表开展专题培训,确保熟练使用 “粤家”“粤人大” 等平台;另一方面常态化运营数字平台,通过线上渠道收集群众意见。截至目前,联络站已通过 “粤当家” 小程序解决群众诉求22 件,其中产业发展问题 2 件、人居环境问题 15件、基础设施建设问题4件,邻里纠纷问题1件,平台系统活跃度位居全市第一,真正打通了服务芋农、联系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十余载履职路,许锦宏始终以 “百姓代言人” 的身份践行初心使命。未来,他将继续带着对农村的真挚情感、对农民的深厚情怀,奔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用实干书写更多 “为民履职” 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