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封来自天南海北的信—— “库尔班·吐鲁木 收”
作者:宋思哲 编辑:白丹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25-10-31

库尔班·吐鲁木(1883—1975),维吾尔族,他经历过解放前无比黑暗的岁月,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才得以翻身做主人。重获新生的库尔班下定决心,一定要到北京见毛主席,为了实现这个夙愿,他曾留下了一段“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感人故事。库尔班一生两次见到毛主席,他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并编入全国小学生语文课本,成为家喻户晓的“库尔班大叔”。新疆于田县档案馆中收存了51封与库尔班有关的书信档案,这些信件从祖国的天南海北不远万里寄到昆仑山下,信中所流露出的敬仰之情令人动容。
苦难中挣扎
库尔班·吐鲁木,1883年出生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库尔班2岁时,其父因欠地主地租被毒打,不久便撒手人寰;5岁时,其母又遭地主迫害含恨离世,从此成为孤儿。他8岁起便给地主当长工,长期住在牛棚中,过着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生活。20世纪30年代,因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压榨和欺凌,库尔班孤身一人逃入于田县希吾勒乡龙湖畔的“鬼树林”中。他白天藏身,夜间寻找食物,在一棵胡杨树下生活了17年,身边只有一条破毡子、一把破铜壶和一身沉重的债。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和平解放,解放军在“鬼树林”中发现并救助了一个“野人”,乡亲们经过辨认,惊奇地发现这是已经失踪多年的库尔班·吐鲁木。

库尔班在苦难中挣扎的悲惨过往,跨越时空,引发了学生们的情感共鸣。1964年7月4日,内蒙古土默特旗毕克齐四校第三中队全体队员致信库尔班:“我们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今年学习的第一课语文就是《库尔班·吐鲁木的愿望实现了》。老师给我们讲解课文时,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我们三十七颗心都随着课文的叙述起着不同的变化。当听到您老的痛苦的童年生活时,同学们愤恨的(地)咬紧牙、绷着脸……”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般体会到库尔班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
对于出生在新中国的孩子们来说,库尔班前半生所经历的黑暗与苦难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孩子们在课本中读到库尔班早年的经历,迫切地想要详细听听他的故事。1965年3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小埔小学四年级全体同学给库尔班写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见过毛主席)库尔班·吐鲁木老爷爷收。在这封充满着孩子气的短小信件中,同学们这样写道:“您好,现在我们知道您过去生活很苦。我们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我们根据学的课文,知道您过去的生活是很苦的,但是我们知道的只是一部分,因为我们生长在新杜(社)会,不知道过去的苦。请您老人家更详细地告诉我们,旧社会您是怎样的受折磨?”正所谓忆苦思甜,在这封信的结尾处,孩子们提到了写信的目的:讲一讲您老人家过去的苦,今天的幸福,使我们小学生们永远不忘过去的苦,知道今日的幸福。
解放获新生
66岁的库尔班在历经大半辈子的风雨后终于回到村子,找回了失散的家人,获得了新生。在土地改革中,他分到了14亩土地、1所房子和1头毛驴,从此当家作主,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库尔班带头加入互助组,还买了12张步犁分送给大家,后来又带头加入了合作社。库尔班深感共产党和毛主席改变了他的命运,萌生了去北京见毛主席的淳朴愿望,他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念着:多亏了共产党和毛主席,自己才有了耕地和粮食,一定要去看毛主席,让他尝尝丰收的果实。1955年秋天,库尔班打了近百斤的馕,穿上节日的服装,骑着毛驴向北京出发了。乡亲们告诉他:“北京太远,骑毛驴根本到不了。”他又到公路边拦汽车,也被司机婉拒。库尔班这才作罢,留下了一段“骑着毛驴上北京”的传世佳话。
不能骑着毛驴见毛主席,没有上过学的库尔班便托人先后代写了7封信件寄给毛主席。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先后给库尔班回了4封信,并寄来毛主席的照片。这让库尔班受到极大鼓舞,每当劳动感到疲惫时,他便拿出照片看看,顿时感到浑身充满干劲。1955年和1956年,库尔班两次被评为乡、社积肥模范;1957年,他被评为于田县积肥模范。短短几年时间,奖状把他屋子里的墙面都贴满了。
库尔班努力耕耘、勤于劳动的精神鼓舞了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大成巷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1965年5月7日,他们在给库尔班的书信中写道:“您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您坚决听党和毛主席的话,能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处处关心人民利益,在大雪盖地寒风刺骨的日子里,你还勇气百倍不畏困难到一二十里外去拾粪,一连三年被评为积肥模范。您的优秀事迹,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要向您老爷爷学习,学习您艰苦朴素,学习您热爱劳动,学习您热爱集体,我们一定不忘过去苦,牢记今日甜。”
梦想终成真
1958年6月,库尔班·吐鲁木作为劳动模范随参观团到北京参观农具展览会,并于28日到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这是库尔班第一次见到毛主席。29日,毛主席专门派人看望库尔班,表达了对新疆各族群众的亲切慰问,并送给他10米条绒布。1958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长篇通讯《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库尔班的事迹旋即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库尔班大叔”。
1959年7月5日,76岁的库尔班·吐鲁木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新疆入党年龄最大的党员;10月,他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典,第二次见到毛主席。1960年,库尔班为毛主席寄去了向日葵、杏仁和葡萄干等干果,以表达对毛主席的问候和感谢。7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向库尔班回信,并将装满干果的木箱一起寄回,信中写道:
库尔班·吐鲁木同志:
你寄给毛主席的向日葵、杏仁、葡萄干,我们已于五月廿三日收到了,谢谢你。
中央曾有规定,不收受群众的礼品,希望你不要再寄东西来了。
此复,并致
敬礼。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一九六〇年七月二日
精神永传承
1975年5月26日,库尔班·吐鲁木因病去世,享年92岁。“库尔班大叔”一生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骄傲。每当收到全国各地的来信,库尔班都倍加珍惜,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保存好。如今,这些信件大都留存于档案馆和纪念馆中,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无声地诉说着全国各族人民对库尔班·吐鲁木浓浓的敬爱之情。
半个世纪过去了,给习近平总书记写封信,成为库尔班的长女托乎提汗·库尔班一直以来的心愿。2016年底,由托乎提汗口述,孙女如克亚木·麦提赛地执笔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近年来家乡发生的重大变化,表达新疆各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写道:“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库尔班·吐鲁木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他爱党爱国的故事,让人十分感动。”
时至今日,库尔班·吐鲁木的曾外孙女如克亚木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收到回信时的情形,奶奶先是将信捧在手心里摸了摸,然后抚在胸口上,嘴里轻声说着:“爸爸你看,我的愿望也实现了!”随后,托乎提汗又对家人说:“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写给我们家的,也是写给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
历史的回响在书信间传递,库尔班大叔的后代们不会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期望:“希望你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疆于田县档案馆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