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在乡村沃土深扎履职之“根” ——记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青林乡两级人大代表吴兴

作者:陈胜林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31

“当选人大代表,总要为群众想点办法,做点实事。”当被问及履职心声时,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九届人大代表、钟山区青林乡第二届人大代表吴兴如是说。作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青林乡农业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吴兴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从破解居民“建房难”的民生关切,到助力群众增收,构建肉牛产业链的富民实践,他的每一次走访、每一件建议、每一次协调,都在用坚实脚步诠释实打实的为民初心。

脚底板下出真知

翻开吴兴代表的走访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群众的问题和建议,还标注着各种小标记。他走访企业26次,家庭、农场90余次,帮助解决群众身边实事、企业用地与资金等问题37项。

吴兴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全乡产业链上设立村企人大代表联络点的相关建议。该建议得到采纳,在海发村、二寨村等地区,“村企人大代表联络点”得到设立。联络点正式运行后,他积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驻点履职,面对面倾听诉求,成功推动解决了用地审批、融资贷款、技术瓶颈等12项具体问题,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并陆续向六盘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关于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中土地追溯的相关建议》《关于加大〈六盘水市村寨规划条例〉宣传力度的建议》等6件建议,均得到市有关部门办理答复。

破解居民“建房难”

1个户口本,11口人,100平出头的木瓦房,加上农具、猪圈、鸡圈等,拥挤得实在有点“磨不开”,这是早年青林乡二寨村村民陈隆才家的居住情况。陈隆才家的情况不是个例,青林乡即将分户的数百户群众也有同样的困扰。按照“一户一宅”要求,很多家庭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住户并不符合申请建房的条件,但如果想先分户,需要独立的房产,然而要有独立的房产,又必须先完成分户,这样的规定让解决住房问题的流程几乎陷入死循环,老百姓对此意见不小。

担任人大代表后,吴兴履职第一件事便是把目标聚焦“分户难、建房难”问题。他通过走访、座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与群众、村干部开展30余次面对面交流,他深入研究政策和审批流程,在广泛走访汇聚选民群众心声的基础上在青林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以“户籍+实际居住”双重标准认定分户资格的建议》,并陆续提交了《关于解决“无地农民”返乡建房矛盾的调研报告》等专项报告,该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并给予转办答复,直接推动青林乡《分户建房问题解决方案》的出台。之后青林乡依法审批宅基地139户,成功化解了24户“大家庭”住户的住房矛盾,居民长期面临的住房窘境得到解决。

产业发展暖民心

当选人大代表后,吴兴致力于推动青林乡养牛产业“抱团”发展。他实地走访青林乡贵五谷养殖场等企业和养殖大户时,发现群众对成立养牛协会呼声很高,于是他在六盘水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加大种植养殖大户扶持力度的建议》,推动在市级层面规划新增针对性更强的技术指导和资金补贴条款,为全乡争取到中央及省级项目资金,惠及85%的种养殖户。他围绕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系统性地提出了12条操作性强的具体建议,涉及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等关键环节,为政府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他四处奔走参与协调,促成青贮饲料厂、标准化屠宰厂以及有机肥厂相继建成投产,逐步推动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闭环产业链条。

吴兴将履职的“根”深深扎进泥土,让发展的累累硕果惠及乡梓。从解决一家一户的住房难题,到推动一方产业的蓬勃发展;从精准落实惠农补贴的“小确幸”,到暖民心的养牛“大文章”,他坚持用心服务群众,用实干破解难题,用朴实的行动生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