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声”到“民生”的玛纳斯实践 ——人大代表票决制催生“黄色校车”暖心线
作者:白丹 编辑:白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4
秋日晨光中,一排明黄色的校车缓缓停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学校门前。学生们在安全管理员的引导下有序下车,脸上洋溢着安心的笑容。这幅温馨画面的背后,是玛纳斯县人民代表大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将校车服务这项“关键小事”办成了联通民心的“头等大事”。

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学生乘坐校车到达学校。白丹摄
“以前每天接送孩子,要么拼私家车,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学生家长杨德茂的担忧,道出了众多农村家庭的心声。这一民生痛点很快进入玛纳斯县人大代表的视野。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学校家庭,通过“代表联络站”“民生议事会”等平台,将群众关于“上学路”的焦虑系统梳理、形成建议,并最终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制审议。
2024年1月,在玛纳斯县人民代表大会上,经过全体代表充分讨论、民主投票,校车专营服务项目以高票当选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这不是简单的“举手通过”,而是代表们在对项目可行性、资金预算、覆盖范围等进行全面审议后的郑重选择。票决制的运用,让民生项目的决定权真正交到了人民代表手中,实现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良性互动。
项目落地只是开始。玛纳斯县人大常委会将校车运营纳入年度监督重点,通过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校车线路规划、安全管理和服务质效开展全程跟踪。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县政府每年投入331万元,与专业校车公司合作,配备24辆标准校车,设置23条线路、111个站点,覆盖全县10个乡镇11所学校,惠及1100余名学生。
如今,杨德茂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家长,也是校车驾驶员。“每天出车前彻底检查车辆,就是我对孩子们的安全承诺。”他说。这种“家长+驾驶员”的角色融合,正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缩影。随着一辆辆明黄色校车穿梭在乡村道路上,它们不仅承载着孩子们求学的梦想,更彰显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旺盛生命力。
玛纳斯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校车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有效路径。下一步,县人大将继续用好这一民主载体,让更多民生关切通过代表票决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