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史海>

上甘岭上铸忠诚 ——重温1951年6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胡乃仁致父母的信

作者:张 丁 编辑:白丹 来源:中国档案报 发布时间:2025-11-05

1928年,胡乃仁出生于四川省合江县。1950年,他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第三分校,毕业后被分配至12军31师93团参加川黔剿匪战斗,因在战斗中作战英勇,荣获乙等功和丙等功。1951年3月,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12军31师93团2营4连的一名战士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驻扎于上甘岭附近的金城。在作战间隙,胡乃仁怀着深深的思念给父母写下了这封家书。

父母大人:

自从在华北给(接)到你的来信,儿就连写了两三封回信,至今已未给(接)到回信,心中非常挂念。进(近)来二位老人家的身体好吗?全家大小平安吗?儿在军中身体很健康,生活也过得很好,请不必当(担)心。在这次我军出国作战,已取伟大胜利,歼灭敌人五万多人。缴获许多的坦克、大炮、六(榴)弹炮等,打落敌机八百余架。像有这样大的收获,也是毛主席的英明的领导大家得来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不怕艰苦,拼出来的。我们这样的战争,也是为了全世界的人民得到和平的解放,我们一定要把帝国主义消灭干净,并很赶快的把他赶下海,使全人类早日得到安全日子,这样的战争是为了正义而战。希望家里加紧生产,支援前线。以后来信交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曲江部泰川部队八支队二分队五小队,并代问外公舅爷、(舅)娘及表弟妹安好,还代问我之岳父及宗英、仁哥、王五哥、二姐、三姐、四姐安好,并还要问杨宗英为啥不写回信给我,合江的情况如何希来信告之,速写回信,千急。

敬祝

夏安

五儿 乃仁 上

1951.6.22

从这封家书的内容可以清晰地看出,胡乃仁对家人怀有深深的思念和牵挂。他首先询问了父母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平安状况,接着便写道:“儿在军中身体很健康,生活也过得很好,请不必当(担)心。”暖暖亲情跃然纸上。胡乃仁最主要的是通过书信向家人汇报在朝鲜战场的情况:“在这次我军出国作战,已取伟大胜利,歼灭敌人五万多人。缴获许多的坦克、大炮、六(榴)弹炮等,打落敌机八百余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这样表达出自己对此次战争的看法:“像有这样大的收获,也是毛主席的英明的领导大家得来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不怕艰苦,拼出来的。我们这样的战争,也是为了全世界的人民得到和平的解放……这样的战争是为了正义而战。”通过这段文字的表述,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和“可爱”之处,尤其是信中“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和“为了正义而战”之句,更是突显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为正义而战的鲜活形象。最后,他还不忘叮嘱家人要“加紧生产,支援前线”。这封充满浓浓家国情怀的书信让人读之深为感动。

胡乃仁参加过很多次作战,其中最著名的是上甘岭战役。这次战役被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阵地争夺战。五圣山,位于朝鲜江原道中部金化郡,上甘岭就位于五圣山南麓。在部署作战任务时,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明确指示:“五圣山是朝鲜的中线门户,五圣山失守,后退200公里就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15军和12军共投入3个师又1个团,火炮133门及工兵营、担架营等,总兵力达4万余人;“联合国军”先后投入3个步兵师8个团又2个独立营和空降兵1个团,火炮324门、坦克181辆、飞机约100架,总兵力6万余人。据统计,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11月中旬,胡乃仁所在的12军31师93团与敌人展开了对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激烈争夺。作战期间,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与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11月16日,胡乃仁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并取得胜利。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给对方以沉重的打击。战役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

胡乃仁牺牲后,他的家人于1953年冬天收到部队寄回的遗物。胡乃仁的弟弟胡乃文后来曾深情地回忆道:“当时母亲每天睹物思人,很难过,此后就一直悉心守护着哥哥的遗物。直到1977年临终时,母亲才把哥哥的遗物交给我,说希望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他还说:“哥哥以前在部队的时候偶尔会写信回来,问父母身体好不好,生活如何。每一次收到哥哥的来信,都说他自己在部队生活很好,工作也好,从不叫苦叫累,要求兄弟姐妹做事、为人要忠诚老实,工作要兢兢业业,学习要勤奋努力,这样才能学好本领,为祖国服务,更好地做贡献。”

胡乃仁曾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说,他入朝初期的岗位是文教工作,五次战役结束后,因为营里没有司务长,就把他调到营部担任了司务长。他表示,司务长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很重要,这是领导的信任,自己一定要多向同志们学习,努力干好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这说明他的政治觉悟很高,能够正确对待工作调整,并且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

胡乃文说,几十年来,哥哥一直影响着整个家族成员,大家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爱国奉献的精神。他精心地珍藏着哥哥的遗物,并以此来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年以后,胡乃文的儿子也考进军校,毕业后前往西藏守卫边防,服役23年才复员回家。

近年来,胡乃文代表全家先后向合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捐赠了胡乃仁烈士的立功喜报、遗物袋、勋章、家书、部队慰问信等多件烈士遗物。他表示,这些遗物是全家人的光荣,而交给国家,是希望他们能够在见证历史、启迪后人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供稿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