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实”见真章 “制”见成效——泰州高港深入推行开发区人大“1151”工作体系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江苏人大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07

“以前到园区办事,得挨个部门跑。现在,人大代表、议政代表‘组团’上门服务,一趟不用跑就把‘烦’事解决了!”江苏泰州中海生物负责人万林青点开“云上高港人大”,一条“请园区指导安全环保审批程序”的办结提示格外醒目。这背后,是泰州高港人大深入推行的开发区人大“1151”工作体系在发力。

2023年以来,高港区人大坚持“实”字当头,把省人大《关于加强开发区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蓝图”精心细化为“施工图”,创新构建“1151”工作体系——“1”个区人大开发区委员会、“1”个区人大常委会开发区工委、“5”个园区议政代表会办公室、“1”套开发区人大工作制度,聚焦开发区特色,围绕经济发展转,聚力营商环境督,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写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火热现场。

“1+1+5”——让组织架构“严丝合缝”

“过去开发区是人大工作‘飞地’,现在有了‘四梁八柱’。开发区人大工作从‘空白档’变成‘全链条’。”高港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开发区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志斌说。

“1”,依法设立区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选举产生9名组成人员,出台议事规则,制定年度计划,对全区开发区人大工作议题谋划、调查研究、组织实施和统筹推进等进行研究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一线破题,每年常态化召开4次例会,直接把会议开到园区一线,每次聚焦一个园区“卡脖子”环节,推动形成“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研究、难题在一线破解、成效在一线检验”的闭环机制,切实以会议效能的提升撬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能级的跃升。

“1”,全省率先设立区人大常委会开发区工委。作为常设“作战部”,既当“参谋”又当“管家”,具体负责谋划、服务、保障区人大常委会和开发区委员会开展有关开发区方面的工作,指导园区开展人大工作,有力推动了开发区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5”,在生物医药、港口物流、化学新材料等5大功能园区全覆盖建立议政代表会办公室。根据不同园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署、挂靠”等灵活模式,配齐“一正一副一专干”,作为区人大常委会联系各功能园区人大工作的常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在本功能园区内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联系服务代表和群众,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开发区专工委开展相关工作,把人大触角延伸到开发区最前沿。

高港人大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构建,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补缺位、抓覆盖、强配备,形成扎实的组织架构,确保了开发区人大工作有机构管事、有队伍干事。

“1+1+9”——让制度运行“有章可循”

“近年来,我们紧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立足人大监督职能,以人大(议政)代表为主体,凝聚多方合力,深耕营商环境‘责任田’,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动能。”日前,高港区人大开发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开发区工委主任赵琴按照“1+1+9”制度要求向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开展专项监督工作情况。

“1”,高港区委转发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开发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把“开发区人大工作”纳入全区深化改革“总盘子”,明确了加强开发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组织保障,为开发区人大工作起好步、开好局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1”,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出台《加快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列明财政监督、资产管理、营商环境等10项“任务清单”,扎实推动开发区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职能深度融合、共促共进。

“9”,配套9项运行制度,涵盖议事规则、工作职责和代表视察调研、专题询问、评议、联系群众、专业小组活动等,明确工作内容,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履职行权、开展工作有章可循,形成“闭环管理”。

制度管根本、管长远。高港人大坚持以制立规,以规促行,紧抓建章立制关键,强引领、抓规范、促长效,形成务实的制度体系,确保了开发区人大工作有制度理事。

“1+1+N”——让民主实践“可见可感”

平台搭起来,代表沉下去,活力涌上来。高港人大坚持唯勤唯实、求精求深,深入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建强队伍、丰富活动,以实实在在的实践,确保开发区人大工作有平台议事、有活动成事。

“1”,搭建1个园区议事平台——议政代表会。5大功能园区共选聘议政代表320名,其中园区企业代表占比达60%,实现园区人议园区事,更好汇聚推进园区发展的智慧与活力。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年度计划预算、优化营商环境、国有资产监管和政府债务等方面报告,提出意见建议56条,有效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开发区深入贯彻、落细落实。

“1”,打造1个“线上+线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单元。线下,提档升级“家站点”,打造泰州港经济开发区议政代表之家、政务服务中心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和医药产业园“千成”、扬子江“护佑”、港口物流“扬帆”等13个代表履职平台,把“家”建在产业链,把“站”搬到项目旁。线上,上线“云上高港人大”数字平台,创设“企业‘烦’事·你点我督”场景,代表扫码即报、后台分类即转、部门接单即办,累计已收集企业诉求193条,办结率98%,满意率100%。

“N”,精心谋划实施N项实践活动。开展“助力企业解难题渡难关”“推进‘四重’促发展”“营商环境再优化”等主题行动,累计收集企业发展意见建议350余条,解决问题50余件,提出企业发展类建议20余件,形成调研报告9篇,一批“金点子”转化为“金政策”。举办人大(议政)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4期、“人大(议政)代表讲坛”16场,引导代表在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当头雁、发挥作用。组建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安全环保等21个专业代表小组,常态化开展五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你点我督惠民生”、“企业‘烦’事·你点我督”等活动,共组织人大代表和议政代表走访企业、接待群众8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55条,办成办好企业“烦”事126件,更好汇聚了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干为笔,高港人大正把“1151”施工图变成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放大‘1151’体系效应,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胜势,让‘有事找代表、成事在园区’成为高港最鲜明的标识。”泰州市高港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葛立网表示。

潮涌高港,风正帆悬。一项机制创新,激活了开发区民主法治建设的“一池春水”,也绘就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良性互动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