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市人大>

浙江嘉兴:置顶“创新” 紧盯“转化” 监督助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作者:林之珺 编辑:赵佳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4

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向前,年初,浙江省正式吹响“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号角;七月,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八月,嘉兴市委全会动员全市上下全力推动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在此澎湃之势下,如何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嘉兴市人大常委会精准锁定这盘创新大棋中的“命门”—— 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相关工作报告,以强有力的监督动能,助推嘉兴抢滩登陆,加快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嘉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扩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的报告。

疏通“源头活水” 成果走出“深闺”

源头供给如同创新生态的“水源地”,其质量与活力决定着成果转化的“流量”,更影响着创新体系的“水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目光,早已聚焦这一关键环节。从2020年审议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到2023年审议聚焦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解剖麻雀”式调研南湖实验室……监督步伐始终与创新脉动同频。2024年,嘉兴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跃升至第22位。创新指数连续4年居全省第2位,三夺省“科技创新鼎”。

今年,市人大持续“置顶”创新,瞄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全链条、全过程,会前组建专题调研组,深入嘉兴大学、嘉职院等高校,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嘉兴大学G60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嘉善县、海宁市等地开展调研。调研发现,大量成果仍“沉睡”在论文和实验室里。“要聚焦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做强做优研发机构,优化科研立项和验收机制,加速产出真正可以转化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语中的,让高质量成果的“活水”奔涌而出。

嘉兴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光数实验室调研。

架设“产业金桥” 助跨“死亡之谷”

实验室的突破如何跨越产业化前的 “死亡之谷”?熟化落地平台正是那座关键 “金桥”,更是 “科技潜力” 转化为 “产业实力” 的核心枢纽。

5月,嘉兴夺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智造创新强市建设蹄疾步稳。但调研组看到,“桥”虽在建,却仍有短板:“企业的‘真需求’挖掘难!”“创新资源承接能力不足,制约成果转化效能。”“中试平台与现有产业匹配度不高,更多的匹配未来产业。”……

问题所在,就是监督所向。调研组迅速组织召开市级部门座谈会,听取相关工作情况和下一步计划,“我市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中试平台建设仍比较薄弱。要承接沪杭创新资源,优化布局建设体系,以市场化运营为核心,推动中试平台与本地产业紧密结合、融合发展。”“要依托高校院所、科创平台、企业等科研设备资源和技术力量储备,加快布局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提供技术可行性验证、原型开发、工艺优化、小批量试制等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并于会后与市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嘉兴长三角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单位)进行点对点“微调研”。

审议现场,共识凝聚: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对接,构建具有嘉兴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概念中心的建设标准,扩大中试平台开放程度,提高中试平台利用率。

深耕“创新沃土” 助力育苗成林

一项成果能否在市场扎根,取决于整个创新生态这片“土壤”是否肥沃,是否嵌入能提供资金、人才、场景、标准的服务网络,是否生长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中。

7月1日,《嘉兴市科创金融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部科创金融专项法规,它为 “创” 在嘉兴降下了一场 “金融及时雨”。

但“创新雨林”还需更多滋养。在与技术经纪人的座谈中,在实地调研市县两级科技大市场,以及观摩南湖区成果转化AI系统时,调研组敏锐捕捉到服务体系的中端梗阻。针对本市服务体系还需优化、金融支撑尚有不足的情况,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建议纷纷直指要害,“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要关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完善生态体系,畅通上升通道,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和行业吸引力,为创新成果高效落地应用提供人才保障。”“要根据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研发投入增长情况以及研发成果质量,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扩大政策奖补范围,更加精准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嘉兴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组织召开技术经纪人座谈会。

厚积“监督之力” 撬动“创新之变”

“创新与转化”如同驱动发展的“双轮引擎”,前者是打破常规的“源头活水”,后者是激活价值的“转换器”,二者协同构成了破解发展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在常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玲慧强调,下一步,要全力以赴强智造。要锚定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全力攻坚“两新”深度融合。创新提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改革的方式塑造重点产业链,壮大科创企业梯队。

8月,市人大常委会第67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涵盖源头供给、熟化落地、统筹协调、优化服务、金融赋能五个维度的审议意见和5项重点问题清单,并于会后交市政府研究办理。9月,柔性电子技术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孵化生态平台——“东方柔谷”正式揭牌,嘉兴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挂牌成立,10月,嘉兴市级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名单正式出炉,19家专业型概念验证中心及3家综合类概念验证中心获得认定……

面向 “十五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以系统思维破解 “创新 — 转化” 堵点,必将成为嘉兴智造创新强市建设的决定性支撑。市人大将以持续监督赋能,推动实验室 “创新火花” 燎原成产业 “发展火焰”,助力论文里的 “公式定理” 转化为民生 “真实可感” 的成果,为嘉兴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答好以创新引领发展、用转化激活未来的时代命题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