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谦:从“媒体总编”到“人民代表”的双重答卷
作者:张鑫鑫 编辑:崔斌 来源:湖北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5-11-17

“董代表,咱们村的脆李大丰收,品相好得很,可就是没销路。再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树上了,辛辛苦苦一年,就指望它们了。”湖北省竹山县文峰乡东钦村的果农对着满园熟透的脆李,拨通了县人大代表董谦的电话。几天后,一篇《水果熟了果农愁了》的报道在竹山融媒发布,一场助农直播紧随其后。一周内,800多亩滞销脆李销售一空。
这是董谦,竹山县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同时担任县、镇两级人大代表,用行动诠释“代表”二字的寻常一幕。
报道者与行动者:笔杆子解决真问题
2022年当选人大代表后,董谦的新闻敏感与履职工作开始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县人大常委会启动“人大代表行动”,他立即在融媒体平台开设《产业强县 代表建功》等专栏。他不仅报道,更深入挖掘。采写的《从15天到3天!竹山代表行动跑出惠企加速度》,让一个优化流程的具体案例,成为了代表助力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他的笔,既是宣传的“扬声器”,也是监督的“探照灯”。在县人大优化营商环境评议会议后,他采写的《竹山县人大专项评议向营商环境“堵点”亮剑》一文,直指企业办事痛点,被湖北日报等省市媒体转载,推动了问题的关注与解决。
调解员与贴心人:化解矛盾于细微处
他的履职,远不止于写稿。
包保户郭某因经营困难,与远在十堰的房东因房租问题僵持不下。董谦没有简单地“提建议”,而是直接当起了“调解员”。他反复电话沟通双方,一边讲商户的难处,一边引导租客换位思考。最终,房东同意减免3000元房租,一场矛盾就此化解。如今,已回黄石老家的郭某,仍会发来微信问候:“董代表,最近还好吗?”——这句朴素的牵挂,是对他履职最好的肯定。
思考者与建设者:把“槽点”变“亮点”
在日常走访中,董谦习惯带着“问题意识”。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抱怨、对物业不作为的吐槽,都被他记录下来,转化为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议。
《关于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应急专项资金的建议》《关于解决物业委员会形同虚设难题的建议》……这些直接从基层“捞”上来的建议,切口小、靶向准,均已被相关部门采纳并落实,完成了从“民声”到“民生”的闭环。
“‘铁肩担道义’是新闻人的初心,‘我当代表为人民’是代表的信念。”董谦说,“当这两者融合,我的工作和履职都有了更沉甸甸的意义。”
从策划专栏到助农直播,从撰写报道到调解纠纷,董谦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连接起了“媒体总编”与“人民代表”这两个角色,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履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