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末梢发力显担当 为民履职有温度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长宁人大 发布时间:2025-11-19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人大主席团聚焦代表“家站”建设,以“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为主线,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与代表履职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履职为民”。

听民意:打开“民意窗”,搭建“连心桥”

“以前我们遇到一些小事情,往往犹豫该不该找人反映,也不太清楚该向谁反映。现在人大代表常来村里串门,我们反映的事当场记下来,事后千方百计协调解决问题,真的是方便多了。”三合村村民何女士不禁感慨。

人大代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硐底镇人大主席团依托1个代表之家、3个片区代表联络站,把家站建成收集民情民意的窗口,搭建起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一是常态化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53名人大代表轮流进家入站,面对面倾听选民诉求,让群众“有话敢说、有怨能诉”。二是深化拓展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制度,明确每位代表固定联系的村组和重点户,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群众呼声“零距离”传递、无遗漏反馈。三是为每位代表量身订制《人大代表履职明白卡》,建立“一人一档”履职台账,清晰记录代表走访群众、收集意见、推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倒逼代表主动下沉、靠前服务。今年以来,硐底镇人大代表累计走访接待群众100余人次,收集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各类意见30余条。

解民忧:乐做“宣传员”,当好“监督员”

“石垭村四社原来的那个垃圾箱坏了,有些村民图方便,垃圾直接扔在垃圾箱旁边,夏天来了,隔多远都能闻到臭味。我到联络站反映了没几天,新的垃圾池就动工了。我觉得人大代表们真的在为民办事。”石垭村四社村民师先生点赞的“小事”,正是硐底镇人大代表“解民忧”的生动注脚。

开展入户宣传

近年来,硐底镇人大主席团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为目标,既做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也做民生问题的“监督员”,用“支持型监督”理念推动民生事业发展。一是广泛宣传为民服务。围绕群众关注的医保社保、惠农补贴、法律法规、防范网络诈骗等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组建人大代表流动服务队,深入村组、农户开展专题宣讲 20 余次,上门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把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二是监督跟踪为民解忧。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并梳理形成清单,建立“收集—交办—跟踪—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办理时限,定期督办进度,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已帮助解决道路修缮、河道清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群众诉求10余个。

暖民心:打造“大课堂”,建设“暖心港”

“以前种地全凭老经验,靠天吃饭,遇到问题只能干着急。现在人大代表帮我们请来农业技术专家,手把手教技术,遇到问题还能随时咨询,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硐底镇新堡村种植户郭先生连声称赞。

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现场指导

硐底镇人大主席团始终把“暖民心”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为民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一是打造“代表课堂”为长远发展增动能。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油茶、特色菌类、中药材、柑橘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收集发展需求,鼓励人大代表带头参与,在各村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等活动10余场,惠及群众800余人,对全镇打造2000余亩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贡献人大力量。二是建设“暖心港”推行民生关怀常态化。镇人大主席团联合民政、卫健等部门,建立“民生需求台账”,组织人大代表与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帮扶并定期回访。今年以来,共帮扶特殊群众40余人,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就业需求等问题20余个。

如今,在硐底镇的田间地头、村落庭院,人大代表的履职身影已成为最动人的风景,群众们遇到烦心事、操心事,也总是愿意和人大代表谈谈,请人大代表们帮忙呼吁解决。“人民至上” 的理念,正化作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事,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人大代表们助推着一张张“民生清单”变为“幸福清单”,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正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