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袋”装满百姓“大幸福” ——山东省寿光市人大代表关于口袋公园改造的建议办理纪事
作者:黄旭 齐玉玮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9

“你看这新铺的路面多平整,晚上路灯也亮,带着孙子来玩很放心!”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北游园里,王阿姨的笑脸上写满了幸福。很难想象,半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路面破损、苗木老化的“问题公园”。
这座游园的蝶变,正是寿光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更是人大代表架起民生“连心桥”,把群众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的真实写照。
2025年6月,寿光市人大民主议事厅内气氛热烈,一场聚焦建桥北游园改造的民生议事会正在进行。“草坪秃了一大片,孩子在上面跑着玩总担心摔跤。”“晚上想出来散散步,路灯太暗,心里发慌。”“路面坑坑洼洼,我们老年人走路得万分小心。”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把积攒已久的“牢骚话”和盘托出。寿光市人大代表郭百忠认真倾听,手里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群众的诉求。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走出议事厅,代表们立刻行动,组成专项调研小组深入建桥北游园实地探访,他们拿着手机穿梭在园区各处,用镜头记录着裸露的黄土、破损的路面、昏暗的角落。遇到散步的老人、带娃的宝妈,人大代表就主动上前攀谈,耐心倾听大家的需求。经过数日的走访梳理,零散的诉求被整合为清晰的“问题清单”——修复破损路面、补种绿化植被、加装照明路灯、增设指引标识。四项核心改造需求被精准锁定。
“群众的诉求不能等,必须尽快推动解决。”郭百忠带着调研收集的第一手材料和现场照片,打开“扫码见代表”小程序,将翔实的调研情况与居民诉求整理成规范的代表建议,一键上传提交。寿光市人大常委会收到建议后,第一时间开展督办工作,迅速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及住建、城管、园林等相关职能部门分管负责同志赶赴现场,商议改造方案。从透水混凝土材质的选择到路灯安装的高度和角度,从适宜本地气候的植被品种到标识牌的字体大小,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征求居民代表意见,让“纸面方案”真正变成贴合群众需求的“接地气规划”。
工程于7月初正式启动,改造过程中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历史遗留的居民违规占用地块如何清理?管线铺设与绿化种植如何统筹推进?面对这些“硬骨头”,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督帮协调一体”工作法,为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督”字当头,紧盯进度质量。代表们化身“民生监督员”,定期前往施工现场走访察看。他们仔细检查透水混凝土道路的平整度,认真核实路灯安装的安全性,一旦发现问题,当场拍照记录并反馈给责任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必须把好质量关,让改造工程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参与督办的代表们始终坚守这一原则。“帮”字为要,破解难点堵点。施工队在清理居民违规占用地块时遇到阻碍,人大代表主动出面协调,联合村委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一方面耐心向居民讲解改造的重要意义,争取理解支持,另一方面依法依规明确界限,通过劝说与执法相结合的方式,仅用3天就完成了地块清理。
从6月底接到居民诉求到9月底完成全部改造,短短3个月时间,建桥北游园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曾经斑驳的土坡变成了绿意盎然的新草坪,孩子们在上面奔跑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游园各个角落;曾经昏暗的角落,现在有12盏新路灯如星辰般点亮夜空,守护着居民的归家路;3座设计简洁、标识清晰的指引牌矗立园中,不仅指明方向,更传递着民生关怀的温度。
在建桥北游园的示范带动下,寿光市将这一成功经验复制推广,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寿光城区内公园、游园数量已突破百处,汇聚了千余种园林植物,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904.4公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90.91%,市民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5.35平方米,“开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寿光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