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修修补补 让城市更有温度 ——记上海市宝山区人大代表张蕾

作者:陈玲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9

 

“把群众的声音记在心里、落到实处,那份‘人民选我当代表’的信任,便会化作‘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笃定,让代表履职有了最坚实的意义。”谈及自己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上海市宝山区第九届人大代表、民盟宝山区委副主委张蕾的话语质朴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为民履职的真挚情怀。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张蕾在人大代表与民盟干部的“双岗”上步履不停。从下沉社区听民意,到带着调研成果提建议;从汇聚盟内专家智慧到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温暖有力,用“务实”二字书写着新时代基层代表的履职答卷。

从“发声”到“深耕”,让建议有温度有精度

在张蕾看来,人大代表的“话语权”需要通过深刻的洞察力和锲而不舍的钻研劲头来锤炼提升。她提出的《关于人防指挥所升级改造的建议》,正是她“深耕调研”理念的生动体现。

这件内容扎实的建议,源于张蕾在工作中的细心发现。当时,一处人防指挥所内的场景令她记忆深刻:昏暗的灯光下,各种管线在墙上盘绕如乱麻,地面还残留着雨水倒灌后的斑驳痕迹,部分通信设备外壳已经氧化发黄,显得格外陈旧。返回后,她静下心来梳理,心里始终放不下这个牵挂:人防工程作为城市安全的重要屏障,如果跟不上新时代要求,怎么能在防灾减灾、战时防空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安全防线不容疏忽,人大代表的职业敏感度让张蕾迅速行动起来。她查阅了该场所近年来的故障记录,找到指挥所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向专业人员请教最新的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走访区内区外多个同类工程设施,通过横向对比找出共性问题和发展短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她着手撰写建议。建议中不仅详细列举人防指挥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还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推动设备更新换代、对场所实施智慧化升级改造、优化利用现有空间等具体措施。“建议提交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主动找我多次沟通,每次都带着方案和数据,这种态度让我特别感动。”张蕾欣慰地说,如今改造方案已经完成设计,进入实施阶段,她也在持续跟进,以代表之力为城市安全添砖加瓦。

“一体两翼”促履职,让建言更务实更专业

“民盟的‘奔走国是、关注民生’,和人大代表的‘为人民履职’,从来不是两条平行线。”在张蕾眼中,民盟区委副主委的身份,是她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智慧翅膀”——两种身份如同“一体两翼”,一边连着基层民意,一边接着专家智慧,碰撞出“1+1>2”的履职实效。

宝山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问题一直是张蕾重点关注和持续跟进的领域。“有一次在社区走访,一位独居老人跟我说‘想测个血压要走两站路’,还有一家养老院的院长因护工短缺发愁,‘护工不够,夜里不敢合眼,就怕老人出事’。”这些朴实而真切的话,让她萌生了“用智慧技术破解养老难题”的初步构想。

然而,如何让建议不流于“喊口号”?“盟内有不少教育、科技领域的专家,还有从事医疗行业的资深盟员,他们的专业意见能让建议更实、更准。”为此,张蕾牵头组织骨干盟员成立调研组,走访多家社区和养老机构,跟着社区工作者上门听需求,召集盟内专家开专题研讨会,酝酿提出以“智慧养老”技术赋能宝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系列建议。

“我们最终形成的建议,既有‘在社区建智慧养老服务站配智能血压仪、紧急呼叫器等基础设备’的具体措施,也有‘培育智慧养老企业,整合医疗、家政等服务资源’的长远规划,正好和区人大常委会当年的养老工作专题调研内容不谋而合。”张蕾介绍说。后来她以人大代表身份参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后续调研,盟内的调研数据和专家意见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种良性互动切切实实地推动了民生改善。

“三思”谋定而后动,让履职发力更精准

“履职不是‘拍脑袋’,每一件建议、每一次行动,都要先想清楚三个问题:老百姓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专业方法和意见可供参考?怎样才能实现解决问题的最大效能?”这是张蕾在履职过程中总结出的“三思”工作法,也是她始终坚守的履职理念和方法论。

在她的履职清单上,既有完善重大工程这样的“硬核”建议,也有治理社区线缆“蜘蛛网”、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样的“民生小事”,每一件都浸透着她“把小事当大事办”的用心和执着。“有居民反映,电线乱拉乱挂不仅影响美观,还有漏电安全隐患。”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社区线缆“蜘蛛网”问题解决起来并不简单,线缆管理涉及多个运营商和数个存在职权交叉的部门,推进难度较大。“光有热情不够,得找方法。”她先跟着社区工作人员逐楼排查,记下每处线缆的归属和隐患点;再联系民盟里从事通信行业的专家盟员,咨询“线缆入地”的技术标准和成本……这类需要多部门协作解决的民生问题引起张蕾深深的思考,也让她积累了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对这类问题可以邀请几家单位就有关联或者是类似的民生问题现场办公,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很重要,‘同类项归并’有时候可以串联撬动一批类似问题的解题方案。”张蕾说。

谈及履职中最触动她的瞬间,张蕾深情地回忆道,是选民们那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当我看到大家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认可的那一刻,一种‘被需要’的使命感和‘能解决问题’的价值感便油然而生,那份感觉,沉甸甸又暖融融。”张蕾说。

张蕾深知,履职没有终点,群众的需求就是代表的履职课题。为此,她明确了下一步的履职规划:“既要深化学习,多学法律法规,多跟其他代表交流,让建议更有前瞻性,推动更多民生问题从‘解决’向‘优化’升级;又要拓宽渠道,通过民盟界别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平台等搭建覆盖广泛、便捷畅通的民意表达平台,让民意收集更及时、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