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孙霞:扎根泥土 履职生花

作者:王乐 编辑:崔斌 来源:新陇南 发布时间:2025-11-20

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红川镇西柳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乡亲们熟悉的身影:她或是俯身查看水渠灌溉情况,或是与村民促膝长谈,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群众的所思所盼。她,就是连任三届的陇南市人大代表孙霞。

“孙代表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最懂我们的急难愁盼!”红川镇西柳村村民高奎指着新修的水渠,语气里满是感激。曾经,村里的水渠破损严重,灌溉难题常年困扰农户;如今,清澈的渠水顺畅流淌,再也不用为浇地犯愁——这背后,离不开孙霞的奔走推动。

2011年,孙霞首次当选陇南市人大代表。从接过代表证的那一刻起,她就深知这张证件的分量:“这不是荣誉,是乡亲们寄托的信任,得用实打实的履职去守护。”十余年间,她把大半时间都花在了走访群众、收集民意、推动问题解决上。文化广场拔地而起、革命纪念馆修缮一新、灌溉水渠全线贯通、通村道路全面硬化……西柳村的每一处变化,都浸透着她的心血与汗水。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孙霞始终牢记“两联系”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县人大常委会“六送七个一”活动,定期走村入户,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头等事”。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更是她最牵挂的重点。

得知村民张社夫妻年逾七旬,两个儿子均身患重病,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后,她第一时间奔走于村、镇及民政部门之间,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为张社家成功办理低保,让这个六口之家的基本生活有了着落。

脱贫户苏宝玲家曾面临返贫风险——丈夫因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全家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孙霞走访了解情况后,立即向镇、村两级反映,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不仅为苏宝玲丈夫争取到公益性岗位,还帮他申请成为护林员。稳定的收入来源,让这个家庭彻底打消了返贫顾虑。

“孙霞代表扎根基层,提出的建议从来都带着泥土味,全是群众最关心的实在事。”红川镇人大主席候选人王旭强这样评价她。

西柳村的产粮区曾因水渠年久失修,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孙霞实地勘察、收集农户意见后,在市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修复西柳村灌溉水渠的建议》,并多次与水利、农业等部门沟通对接。最终,总长4500米的U型槽水渠顺利建成,配套的砂化路、硬化路同步完工,覆盖全村10个社,惠及数百农户。

“孙代表办事认死理,从不敷衍了事。”西柳村党支部书记马小军说。

红川镇镇区路灯老化问题困扰居民多年,晚上出行安全隐患突出。孙霞把群众的呼声逐一整理,形成建议提交后,积极跟进办理进度。红川镇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地方特色规划建设酒文化元素太阳能路灯,目前已完成排查统计,将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全面实施。

群众的“小事”,在孙霞眼里从不是“闲事”。一次走访中,有老人反映甸山古树周围缺乏保护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她当即赶往现场查看,详细记录古树生长状况和周边环境,通过“民事直说”平台及时上报。镇党政办公室迅速响应,不到一个月就为古树加装了保护标识牌和防护设施,消除了安全隐患。

“能办成这些事,靠的是县、镇、村三级的扎实支持和高效联动。”谈及履职成效,孙霞总是谦逊地将功劳归于集体。

红川镇政府建立的规范代表建议办理流程,实现了每一条建议“登记、交办、办理、答复”全闭环管理,确保建议不“石沉大海”;每月常态化开展的“民事直说”活动,更搭建起群众与代表、政府的沟通桥梁,小矛盾当场化解,大问题分级处置。

帮助村民陈明一家调整低保等级的经历,让孙霞对“履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陈明家曾因家人重病被纳入二类低保,生活困难得到缓解。去年家人病愈后,按照政策需调整低保等级,陈明一时难以接受。孙霞得知后,多次上门走访,一边耐心讲解政策细则,一边倾听他的顾虑,还协调镇民政干部现场答疑。经过反复沟通,陈明终于理解了政策初衷,表示支持政府工作。

“这件事让我明白,代表履职不仅要敢说话、善办事,更要会做群众工作。把政策讲透、把道理说清、把工作做细,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孙霞感慨道。

十年履职路,一颗为民心。孙霞扎根泥土,履职生花,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回应群众期盼,将民意化为滋润田间的清渠,让建议点亮乡村的灯火,和乡亲们一起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温暖画卷。